查看原文
其他

观念对现实的桎梏:封装式思维 | 施展札记18

施展 施展世界 2022-11-21


法国大革命之后,有很多对于革命的反思。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反思角度是:大革命是从观念出发,而不是从事实出发,来理解世界的。如果不把事实是什么先搞清楚,仅仅依照观念行动,所带来的很可能不是更好的秩序,而是冲突与混乱。
正是从这种反思出发,出现了社会学这个学科,它强调价值中立,以便突破预置观念的遮蔽,要先把社会事实弄清楚,在此基础上再去思考价值问题,才有转化为实践的基础。
然而,“突破预置观念的遮蔽”并不容易,我们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争论都是从观念而不是从事实出发。这不仅无助于我们对于现实的理解,还会反过来把观念本身的逻辑自洽性也给污染掉。
最近几年比较明显的观念遮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民族国家的观念出发,民族国家所打造的政治空间成了思考一切问题的范型,难以脱开政治空间来思考任何问题,我称此为“封装式思维”,这种遮蔽在贸易战当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另一种是从(无论哪种立场的)价值预设出发来解读事实,结果就是事实在价值预设的透镜下,被各种扭曲,我称此为“预设式思维”,这种遮蔽在疫情当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这一篇札记,我从拙著《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当中摘抄一段(做了些许编辑),对“封装式思维”进行分析;《溢出》中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展开的分析,但是社会、文化等其他各种领域,因封装式思维而面临的困境是类似的。下一篇我再来分析一下“预设式思维”。


01
经济全球化的后果:过去的封装式思维出问题了

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制造业的生产流程正日益成为跨国性的存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中有70%是成品贸易,30%是零部件、原材料等中间品的贸易,大部分生产流程都是在单个国家内完成的;到2018年,这个比例正好反过来,国际贸易中有70%以上都是中间品贸易,成品贸易的占比下降为30%左右,大部分生产流程都是跨国完成的。

由于技术和生产逻辑的演化,中间品贸易的比例在未来很可能还会继续上升。从这些数据也能看出,由商人撑起来的经济空间与国家主导的政治空间重叠的部分日益减少。

简单地以国家为单位来思考经济问题,会越发与实际情况错位;既有的以国家为参与主体、商人声音很微弱的国际经济治理秩序与其治理对象之间,也越发不匹配了。

经济空间脱离政治空间的这种状况是近十几年发展出来的。而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以政治空间为单位来观察和思考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等各种问题的方式,则有着二三百年的历史。

这种思维方式会让我们本能地把各种问题都封装在一起思考,政治空间则是用来封装这些问题的外壳—我称之为一种“封装式思维”,民族主义就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典型表现。

封装式思维会简化复杂的世界,以便塑造共识,并转化出政治动员的效果。但它会遮蔽真实秩序,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态度可能是扭曲的。

不过,只要扭曲不超过某个“度”,封装式思维带来的简化性还是有历史效用的,因此,民族主义在近代以来一直是个历史潮流。可一旦超过了某个“度”,封装式思维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今天,封装式思维让我们越发无法看清楚经济空间的实际逻辑,已经到我们需要突破它的时候了。



02
封装式思维的政治外壳:民族主义

人的观念转换经常是滞后于实践过程的,往往是实践已经往前走了很远,观念还停留在上一个阶段。由上一个阶段的观念形成的目标设定、政策规划等,便都会是偏曲的。这些偏曲的目标与政策很难在实质上逆转实践演化的方向,但无疑会增大摩擦系数。

封装式思维引出的政策,是导致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封装式思维还会让我们在解读贸易摩擦、思考产业转移等问题时,陷入一种思维陷阱中。

这是因为,封装式思维作为一种思维范式,很容易从政治空间延伸到其他空间中去。比如,一种产品的生产有很多流程,我们在对生产流程进行想象时,很容易会把它们封装在单个工厂的空间中,看到工厂的转移,本能地就会联想到整个生产流程的转移。

这种封装的想象方式在过去也许是对的,但今天的情况已经不符合这个逻辑了。这种思维方式造成的扭曲在今天便突破了那个“度”。

封装式思维的政治外壳通常是民族主义,另一种思维尝试以激进的方式突破这个外壳,便走向了世界主义。

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看似彼此对立,但有一个共性,就是它们都是基于抽象的理念而有意无意地遮蔽了现实。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世界主义是一种“开放式的封装”。而在这两种抽象理念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实践世界。这个实践世界虽然是真实的,但很容易被那些抽象的理念遮蔽掉。

现代国家的国民教育就是随着民族主义的普遍展开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教育过程会强化这种或那种“封装”对于观念的塑造,以至人们的头脑里存在着理念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却不自知。

在今天,随着政治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日渐分离,理念和实践之间的隔阂也越发严重,我们越发需要一种观察世界以及构想未来秩序的新视角。

图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书影


03
突破政治的封装外壳:让商人秩序浮现出来

以上主要是从宏观结构角度展开思考和观察的,尝试从超越国家政治空间的角度来探讨问题。但要真正把封装式思维打开,还必须进入实践世界中,看看真实的经济空间是如何运作的。

真正支撑经济世界运转的是商人,所以,我们对实践世界的观察必须要进入一种微观视角—观察商人秩序。这会帮助我们打开因封装而带来的盲区,揭示出以前注意不到的一些重要趋势。

回溯历史会发现,人类的秩序演化史长期以来都是两种秩序—商人秩序和政治秩序缠绕着共生发展的。

政治秩序作为封装外壳遮蔽了商人秩序,成为唯一的显性秩序,仅仅是最近两三百年的事情。这期间商人秩序仍然在运作,只是不易被注意到,仅作为一种隐性秩序存在而已。技术和经济的演化很可能正吁求着商人秩序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突破封装外壳,重新浮现为显性秩序。

贸易战当中,通过对中国、越南真实经济过程的观察,可以看到商人秩序这种实践世界的真实逻辑。这个实践世界不被政治空间封装,而是以各种方式穿透我们习以为常的国界。就像中微子无时无刻不在穿透地球,我们却很少意识到一样。



往期关键词
“普通法”专栏核威慑越南改革 | 网络战狼中国制造业后新冠时代国际信任危机全球化走向长期主义供应链“武器化”美国清教伦理CDC改革的研究草案商人秩序俄罗斯的“百年孤独”《溢出:中国制造未来史》读书会2.0

【阅读原文】看「枢纽地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